当前位置: 首页 >> >> 正文


完善自我 造福大众

来源于: 民进中山市委会
 
 
 
完善自我   造福大众
 
 
 
胡治平
 
(2013年12月)
 
 
 
 
  儒家思想家历来重视“修身”。儒家学说的奠基人孔子在回答子路怎样才算是君子的问题时说:“修己以安人”(修养自己,使别人安心),“修己以安百姓”(修养自己,使所有的百姓都得到安乐),孔子所说的“修己”即“修身”,强调了“修身”的目的,突出了“修身”的作用。儒家另一位大师孟子也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强调的是个人在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作用,从另一方面强调了“修身”的重大意义。儒家的这种观点,在儒家的经典著作《礼记》中的《大学》篇里,有较为完整的论述。
  《大学》篇在阐述治国平天下的理论是,提出了三个基本原则和达到治国平天下目的的八个步骤,统称为“三纲”和“八目”。“三纲”是“明德、亲民、止至善”,(使原有的美德重新发扬起来,使民心归向弃旧图新,使高尚的品德臻以完善)。而要达到“三纲”的目标,必须做到“八目”,所谓“八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穷究物理、深入认识、意念真诚、端正心思、修养品性、安定家族、治理邦国、天下太平)。在这“八目”中,“修身”是根本,前四目为修身的方法,后三目为修身的目的。明确提出“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要治理好邦国,先要安定好自己的家族;要安定好自己的家族,先要修养自己的品性。)强调“自天子以至于庶民,是皆以修身为本”(从天子直到平民,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在《礼记》中的《中庸》篇,也强调“凡为天下国家者有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治理天下国家有九项应该做的事情:提升修养、尊敬贤者、亲近亲人、敬重大臣、体恤群臣、爱民如子、兴旺百业、怀柔四方、威慑诸侯。)放在首位的仍是“修身”。儒家思想家断然认定“身不修不可以修其家”(不修养好自己的品德就不能安定家族。)若不能安定家族,自然不能有效地治国平天下了。儒家思想家的这些论述说明的只有一个道理:无论“齐家”、“治国”、还是“平天下”,都必须以“修身”为基础,否则,“齐家”也罢,“治国平天下”也罢,都只是一句空话。
  “修身”以“养德”,“德立”才能“身正”,“身正”才能有所作为,这正是儒家思想家的认定。而这一过程的关键是“德”。所以“修身”的实质在于“养德”。孔子说:“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称千里马为骥,并非赞美它的力气,而是赞美它的品质。)这里的“德”,其含义显然是高尚的道德操守,优良的品质情操。孔子对“德”的这种阐述和认定告诉我们,“德”并非指外在的、形式的东西,而是指内在的,处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意识和情感,而这种意识和情感引导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儒家思想家认为“德者,本也。”“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是根本,有“德”这才有人,有人这才有土地,有土地这才有财富,有财富就能供给使用。)这就是说,高尚的道德操守,优良的品质情操,是人们安身立命,创造发展的基石,有了这一基石,就会“道立於德”(用道德来引导人们),在“齐立於礼”(用礼来约束他们),就会出现“有耻且格”(人们都有廉耻心而且人心归服)的结果;有了这一基石,必然会“为政以德”(用高尚的道德来治理国政)。这样,自己就会“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自己便会像北极星一般,在一定的位置上,别的星辰都围绕着他),有了这一基石,必能做到“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广泛地给人民以好处,又能帮助大家生活得更好)。
  古代人需要“修身”“养德”,我们现代人更要如此。我们生活在一个意气风发、可以大展鸿图的时代,胸怀国家民族的希望,肩挑建设美好未来的重担,我们必须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尤其在党的十八大之后,前进的方向已经明确,目标也已清晰,进军的号角再次吹响,再次亮剑冲关的时机已经到来。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建造出一个伟大的舞台,让人们各自尽情的去演绎伟大的历史,但与此同时,也向人们提出更高的要求,赋予更重的责任。我们曾经在波澜壮阔的改革激流中“摸着石头过河”,击水中流,弄潮浪尖,演出过一幕幕壮烈的历史画卷,创造出无比辉煌的业绩,今天党号召并带领我们进入改革的“深水区”,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却通往一个光辉灿烂的前景。所以,自觉地“修身”、“养德”,是我们时代的需要,是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的责任。同时,我们的时代还有另外一面,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金钱的诱惑力越来越大,不仅一些不知“修身”为何物的缺德者,为了金钱利益不惜舍命一搏,血溅街头,就是在我们的队伍中的一些意志薄弱者或被糖衣炮弹击中而沉沦,或主动赤膊上阵、伸出双手、索贿受贿而没落。权欲、钱欲、色欲的极度膨胀,终于把这些人推入深渊。历史早就证明:厚德者,立;失德者,废;缺德者,毁。这些人的沉沦,说到底是不求“修身”,不重“养德”之过。古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是我们应该牢牢记住的。由此,我们也应该深刻的认识到人不分老少,不论男女,只要是人,必得“修身”,必得“养德”。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发展无止境,学习无止境,“修身”也无止境。
  当前,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要做的事情也很多,但“修身”仍是根本,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修身”不息,力求完善。唯有完善自我,才能造福大众。
 
 
(作者系民进退休三支部成员)
 
发布日期:2014-03-26 民进退休三支部成员 胡治平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主办:中国民主促进会广东省中山市委员会